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报讯 2023年“微腐败”大清扫行动开展以来,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、强化责任担当,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加强督促检查,坚持精准反馈,高效推动万件“微腐败”大清扫,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。
全面统筹协同强化关联思维。为确保所有问题一次性查清查透、一揽子解决,市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关联思维,在全面排查起底被举报人关联信访举报的基础上,指导各县(市、区)对所有关联件进行深入分析、综合研判、并件查处,确保举报人、被举报人相同、反映内容不完全一致的信访举报得到“一次性”全面终结。
“我们将持续加大信访件处置和审查调查工作力度,重点审核办理质量和满意率,确保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到位、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解决到位,同时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,及时澄清正名,消除负面影响,充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”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表示。
注重综合施策坚持分类处置。“反映问题的信访举报主要集中在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不实、‘三资’管理不规范、破坏营商环境等问题上,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‘微腐败’,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,啃食群众的获得感。”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说。
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信访举报件分类处置,对个人诉求合理合规的,充分运用纪信联动机制,督导有关部门及时解决;对个人诉求刁钻且背后藏有不可告人目的的,由县、乡镇、村三级协同做好息访工作,适时采取听证会或民主评议的方式,推动问题化解。对仍然我行我素,不听劝阻的,及时启动查处诬告陷害程序,坚决打击、处理到位。
改进反馈模式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。“这次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,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,我会吸取教训,给出合理妥善处理方案,争取化解基层信访矛盾……”这是白塔区某单位工作人员袁某写下的《悔过书》。
白塔区纪委监委针对这起典型的基层“微腐败”案件,督促涉案单位专门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,进一步严肃了工作纪律,涉案人员也受到了严肃的问责,并对举报者致歉。
据了解,市纪委监委开展“微腐败”大清扫行动开展以来,坚持定期多次反馈,让举报群众知晓问题有人管、案件正在查、事情会解决,减少因误解造成的重复和越级举报。对于业务内外交织的信访问题,办结后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共同反馈,推动问题一次性解决,矛盾一站式化解。同时,将有关调查处理结果通过“阳光三务”平台及时公开,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。
截至5月底,第二轮交办的353件“微腐败”案件,已办结85件,实名检举控告26件,群众满意26件,群众满意率100 %。处分及组织处理26人,其中县处级6人,乡科级7人,一般干部4人,村(社区)干部等人员9人;党纪处分15人,政务处分3人,组织处理8人,移送司法机关3人,为45名干部澄清正名,查实的匿名举报在一定范围通报12件。
“下一步,市纪委监委将继续坚持高站位,以解决问题为根本,精准发力、靶向施策,大力推动解决基层信访举报,高效推动万件‘微腐败’大清扫有效整治,全面提升群众对惩治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” 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。 辽纪宣
责任编辑:程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