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领域
《论语的生活智慧》:贰、为政篇:10、察其所安 | 曾仕强 当前热议

时间:2023-07-02 08:09:49    来源:哔哩哔哩

为政第二

察其所安

子曰: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④(sōu)哉?人焉廋哉?”


(资料图片)

主旨

孔子论知人的方法。

注释

①“以”是作为。

②“由”是依据、原因。

③“焉”即怎么。

④“廋”是掩藏。

今译

孔子说:“先看一个人做了些什么事,再了解他做这些事的动机,最后审察他做了这些事是否安心、快乐。一个人是邪还是正,怎么掩藏得住呢?怎么掩藏得住呢?”

引述

人是群居的动物。日常生活,难免与他人互动。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正或邪,成为十分必要的能力。了解他人,最好按照次序,一层一层深入。

从最浅层的行为看起,然后深一层探寻他的动机。行为看得见,比较容易观察。动机是内在的,看不见,所以比较难以猜测。最后还要更深一层,看他做这些事之后,内心安不安、乐不乐。这样一来,就更加有把握。通常看一次不够,要多看几次,这样才可以明辨。

“所以”就是所采取的途径,“所由”则是动机。先辨明所采用的方法,再审视动机,比较容易判别行为的善恶。“所安”已经是习惯,不论好事、坏事,一旦习惯成为自然,那就很不容易改变。这样一层一层用心考察,当然即使设法掩藏也逃不了明亮的法眼。

自我要求

(一)不要凭第一印象,就来论断一个人的正或邪,因为太危险了,很容易评断错误。把好人看成坏人,却把坏人当成好人。一方面冤枉好人,一方面也害了自己。

(二)由浅及深。先看行为再判断其动机,最后看他的感受,这样才做出初步的判断,暂时有答案。还要多看几次,才下结论,当然不致看错人。但是,人是会变的,所以时时都要十分谨慎。

(三)这种方法,同样可以用来反省自己。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?所采取的方法对不对?做完以后自己的感受怎样?然后据以改进,自然能够不断提升自己。

建议

由浅入深,是一种很好的原则。交朋友、做学问、学技能,最好都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不能急躁求猛进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